很抱歉,本应该及时完成这篇文章的,但是刚接到组委会的信息时,我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众多专业的历史老师面前谈论此次组委会所要求的内容,始终觉得自己有些班门弄斧的味道。所以虽然内心也有一点想法,但也没有迅速完成。后来,又一次收到了李老师的约稿,同时,在这次比赛中,我有四个学生入围了本次比赛的全国300强,其中两人进入了决赛,一人获得了全国特等奖,一人获得了全国三等奖,从他们四人定题、开题、收集素材、整理采访内容、写作成稿到修改成型,我都全程参与,也确实有很多感悟,所以我觉得也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吧。因此,我勇敢地在大方之家面前,记录下自己粗浅的想法,权且作为引玉之言,如能引起各位专家的思考,就是我这些文字的价值了。
在这次大赛过程中,我认为有两个方面是我在指导学生时特别注重的,也是我认为历史教学在未来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可以借鉴的,一是文字剖析,一是史实探究。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既与语文相关,也与历史相连。
对于学生来说,甚至对于大部分非历史专业的人来说,获取历史的唯一途径就是文字记载。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也是后世了解前世最易得的方式。但是,我们知道,所记载的历史很多都被话语权主导者有意或无意地改动了。即使没有被改动,也会因为编写者的个人主观选择而难以穷尽其真,因此作为学生来说,对于史料,我们要认真阅读,也要从文字的基本内涵去认真解读,从而得出自己对这些史料的判断。例如“皇帝”一词,“皇”是辉煌,是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升起:帝则是花蒂,即缔造者。所以这个词原本是指“旭日东升般灿烂辉煌,花蒂一样创造了生命,朝气蓬勃有如鲜花盛开之民族的伟大缔造者”,并不是指后世所谓的统治者。让学生读史料,同时也要教会他们解读的方法,就是从文字的本源去解读辨析。在这次指导写作过程中,学生确定选题之后,我要求他们去寻找与他们选题相关的县志、古书记载等资料,并与他们一起分析那些佶屈聱牙的文字,以便自己能获得最准确的信息。因此,我认为能够从文字剖析的角度分析史料,是高中生进入大学学习历史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史实探究,高中生受困于年龄、学习压力等因素,这一点是很难实践的。但是,就是因为很难做到,才更显得珍贵而急需。同时,就历史的记录而言,文字记录的数量远大于实物证据的数量,要确保历史研究的真实性,既要研究文字,也要进行实际的实践探究。例如我指导的学生陈滢霖要研究她的家乡南坪村的变迁,我要求她一定要亲自到村落的原址去考察,也要到村民已经搬迁空置的旧窑洞的去看看,同时她也到年长的老人家里去收集那些旧照片,以此获得了很多实物的资料。另一个学生(很可惜没能入围)要研究当地的一个老建筑,因为距离不算太远,我也与她一同前往,实地调查取证。确实,作为高中生来说,能够亲身实践的东西并不不多,但是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引导他们,研究历史这是必须经过的环节,只会研究书本是发掘不到真实的史实的。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探索的精神和意义,远比所得的结果更重要。
当然,史实的探究,是不能离开文字研究的。文字研究后的结果,也需要经过实际探究的检验。我认为,这既是历史写作的指导原则,也应该是未来高中历史教学应该重视关键环节。
一点随意的思考,一点浅薄的见解。感谢北京大学历史系为大家提供的这一平台,也希望我能有机会再向北京大学历史系的专业老师和大赛优秀的指导老师学习,以此促使自己的不断提高。
本文是首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优秀指导老师活动感言。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