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自己经验之前,我还是想首先表达深深的谢意。感谢北大历史学系,组织了这次公益性活动,给了全国热爱写作、钟爱传统文化的学子们宝贵的锻炼机会。感谢首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活动组委会的所有成员,感谢孙世鳌老师!没有你们的辛苦组织、认真评选、积极筹备,就不会有客观公正的结果,也不会有这次盛会,以及属于入围孩子们的、能够参与的机会和提升的可能。我也要感谢我的学校——西安市铁一中学。感谢那片沃土,滋养了铁一优秀的学子,支持着所有热爱并投入其中的老师和学生!我无比骄傲、自豪!
如果说要介绍经验,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尽管自己学生在此次大赛中成绩较为突出,但自己并没有亲历亲为太多。村史、社区变迁史、家人或身边熟悉人物的故事,历史散文、“小志类”文章等的写作,都是有其写作原则和方法的,稍加指导,孩子们都可以不断调整,做到更好。至于文章,我认为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文字才是最好的,我们无需干预过多,更不能越俎代庖。我想说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情怀、热爱、阅读、习作,实践、调研、参与、全面发展等诸多习惯,都已是长在西安铁一中孩子心中的树,自觉成长,自发行动。这,才是推动孩子们前行及成长的力量。
在刚看到活动通告时,我们的第一想法是好困难。因为北大历史学系,代表着国内历史学最高水平,而文章和字数的要求,对课业负担沉重的中学生来讲更是极大的挑战。但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多难都要让孩子们尝试和体验,结果如何并不重要。这也是我要特别分享的。我们对学生的引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都贯穿于教学中点滴的播种和浇灌。传统文化说到底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期融合形成的一以贯之的灵性、心理、思想、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民族性格,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是共同的信仰信念,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而对于中学生,我觉得以下精神和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一、担当意识。对自我、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国家的担当意识无论对传统文化还是今天的发展都是最重要的,孩子们在这次写作中也有明显的体现。比如杨浛滋同学的《世事长河》以爷爷的人物性格和命运为中心安排结构,叙述细节,描写人物;又以爷爷的经历为主线,发展情节,从而展示人物性格。从正文到附录,整篇写作充满真情,洋溢着热情,展现了三代人在大历史下、小时代里攸关的命运及和谐的亲情!“爷爷同祖国一起……完成家族历史的传承,就像我从爷爷和爸爸的手里,接过了一个更明亮更繁华的时代,而他们是最无私的传递者”。“学习历史的目的,大致就在于此:滋养人的内心,同时服务于现在和未来。”二、主体精神。培养学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生生不已的主体精神。主体精神就是主人翁意识,也是归属感的需要。这次活动每个孩子的文章里,都有浓郁的主体意识,把自己置身其中,全身心投入,对身边的人和事、对熟悉的社区和家乡等饱含了浓郁的感情,让人感动,让人震撼!三、敬畏之心。“天长地久,物我同春”。对治学、对所从事之事、对生命、 对万事万物有敬畏之心,这是不去犯错和做的更好、更加优秀的保证,也是传统文化正义自尊、自由平等、博爱和平的需要和体现。如王伊若湜同学的《古桥沉逝美誉流》一文中由桥及人,以桥写人。作者娓娓道来,严谨细致,有理有据,选材精到,尊重事实,一丝不苟。读此文,有种随作者亲历历史的代入感,更有触摸历史、人物跃然纸上的鲜活感!这应归功于作者的用情及内心对所书之人与事的敬畏感。古桥沉逝,风光不再,但美誉长流,不仅赵舒翘本人,更有“赵农伯伯”这位后代对民族大义、对责任认知、谦逊务实的美誉。这就是历史的传承!更是对今日及未来的价值。也许,如作者文末所讲,整理和提炼文字对自己而言有些许青涩,但有了这颗热爱着、纯粹的心,以及在研究和书写过程中不断进步、甚至获得惊喜相比,又算什么呢?!四、竭尽全力、身体力行。自修自得,探究事物本质,现世务实,竭尽所能,文化自觉、内圣外王。这是成功的基本品质,也是民族性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杨博涵同学叙史记事,着眼于其历史沿革、建筑、街区的人、生活、习俗、文化、极富特色的美食、旅游等。行文简洁,用语用典规范准确,资料出处交代清楚。西羊市街区的历史,既是回民的历史,更是民族融合、民族团结、时代发展、政策惠民、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力见证!主题明晰、突出。作者能够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具有相当的文史功底和历史写作能力。五、忠诚。诚实守信是做人及经商等的根本。忠诚于自己、他人、集体,忠诚于本职工作,忠诚于内心真实的情感和体验,这是达成共同信仰的保证。所有这些品质的培养,都是传统文化得以复兴和弘扬所必须的。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传统思想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逐步达成伦理共识、文化认同、终极关怀、道德自律。才能让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打上神圣的烙印,从而提升国民素养,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民族力量。比如侯傲雪、谢炘明、刘凯迪、陈熠轩、毛嘉维五位同学在《繁华中的村落剪影——潘家庄村史》一文中,突出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下城中村改造及城市建设的热门话题,尊重事实,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作为组长的侯傲雪同学,在对潘家庄,自己从小生长的村子改造的建议时,表现出了无比的忠诚,村子的发展,村子的进步和落后,各种问题,未来的发展等,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客观合理的分析,并能给出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对潘家庄村的改造很有帮助,对其他地方类似问题的解决同样大有裨益。
当然,人文素养的养成必然要感谢我们的学校。学校每学年的文化周、读书报告会、科技节、艺术节、阅读课、数百种选修课和大学先修课。寒假不同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暑假不同班级的社会实践活动,经常性的专家和名师进校园作讲座,优秀学生回校指导,还有模联社、模拟法庭社团、文学社、校体育队、民乐队、管乐团、舞蹈队、戏剧社、合唱团……各种社团,数不胜数,不胜枚举。在这里,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多维立体的,是综合全面的。他们的生活里不仅有学习,更有多种兴趣的培养,书本加实践,优秀加特长,这是铁一一贯的教育理念。孩子们能够兼顾,做的很好!而作为老师,只需引领和支持就够了。比如写作前,我先指导孩子们不同题材历史写作的基本格式,注意事项,特别强调了文章写作的证据意识和求真意识,包括资料的甄选、收集材料的手段等。叮嘱孩子们在决定好写作的内容和对象后先进行构思,理出写作思路后再着手准备。
也许大家觉得我在王顾左右而言他。可是一切的储备都是在为任何一次的展示做准备。我们的内心只要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纯粹和热爱,一切都会简单很多,也会事半功倍。这次历史写作大赛,就是要孩子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留心从小成长的环境,留意与之相关的变化变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近距离接触、增进感情,引发思考。孩子们在完成写作后都感慨,从来没想到身边的人和事、成长的环境竟然那么丰富、那么感人、那么亲切。他们说,学会了很多,也体验了很多。在文字功夫和研究方法上,他们也许是青涩的,不完美的。但这种体验和尝试、个中滋味、或欢喜或艰难,都无比珍贵。因为他们成长了,也更加热爱了!这次写作对我们所有孩子来讲是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写规范的历史文章,第一次写这么多字的学术性作品,而且如此严谨严肃!它不仅是对孩子极大的提升,更是促进,使他们懂得了对历史、对文字、对学术、当然还有对北大及历史学系的敬畏!能够入围甚至进入决赛,对他们是极大的鼓舞!包括全国中学生历史论坛,孩子们能够现场聆听北大历史学系著名教授的讲座,能够现场提问并和教授对话,能够在论坛讨论时和全国优秀学子齐聚一堂唇枪舌战,他们无比振奋,感触颇多!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信心满满,表示高考要冲北大历史学系。这些,对孩子们一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所以,我再次想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心,感谢北大历史学系,感谢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感谢我的学校!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坚持下去,越做越好。它必将会提高青少年的历史文化素养,习得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提升历史写作的兴趣。也给优秀学子较早发掘自我、展示自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最后,让我们一起期待,让对传统文化的情结、对历史写作的热爱和习惯在孩子们的心中长成一棵树吧!
本文是首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优秀指导老师活动感言。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