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历史推将去,求真实证自奋蹄
李斌(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

2017年北京大学历史系举办了首届“燕园杯”全国历史写作大赛。大赛主题是讲述身边的历史故事。12月31日,大赛圆满地落下帷幕。事后追忆,心得良多,分享两点:

1、身边的历史亦珍贵。

我第一次看到选题,眼睛一亮。我和刘冰夷讲,这个题目勾起了我的一段故事。

2011年,我和潍坊一中其它老师去潍坊市图书馆搜集学校历史的资料。有一个材料我印象尤其深刻。那是民国时期诸城地区某个农村小学。我见到他们的教师名单和基本简历。一共十几名教师。其中竟然有两名教师(含校长)是留洋博士毕业,其余教师大部分来自于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青岛大学等当时知名高校。这深深地震撼到我,农村小学的师资竟然如此之高!!即使现在的潍坊一中的老师也没有留洋博士呀!现在的留洋博士也不会到农村小学去呀!怎么会这样呢?

本来带着震撼,我该好好研究一番。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事被耽误下来了。现在想起,甚为遗憾。更遗憾的是,当时的那份名单和简历的照片也找不到了!!

历史就在身边,记下了很可能被留下,丢掉了就可能被尘封。

刘冰夷的第一次选题本想写新农村建设,她去他爸爸的老家——山东烟台海阳县。他去采访了三天,写下了一些文字。虽然冰夷最终没有选这个题目,但是她爷爷家旧农村的一些典故还是被她记录了下来。这样的历史是不是更鲜活呢?我觉得这是身边历史的魅力。

2、求真实证写作忙

刘冰夷最后的选题是她姥姥的故事。

冰夷讲述了姥姥九所房子的故事。每一所房子都承载了姥姥一家人的不同故事。这些故事折射出时代的印记,印记在房子,印记在人,印记在学校、企业,印记在寿光的变迁中,在小清河、渤海湾的变化中。盘旋的脚步中,我们看到了普通人的风雨历程,看到了历史大潮中小人物的世事沧桑。

冰夷在写作过程中坚持求真,尽量客观描述。因为高三时间的紧张,文献史料的实证部分被妥协了。这是一大遗憾。

最后,希望咱们组委会继续组织这样高质量的活动,将北大的历史人文精神传播得更远。


本文是首届“燕园杯”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优秀指导老师活动感言。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