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是常州古老街巷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清乾隆年间,临靠运河的青果巷成了南来北往各类果品的集散地,船舶云集于此,人们在沿岸开设各类果品店铺,旧有“千果巷”之称。《常州赋》云:“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常州方言“千”、“青”难辨,才有了现在的“青果巷”。
陪同我们的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专家陈伟堂是老常州人。他说,“青果巷凝聚了数千年常州古迹的精华和人物精英,是常州文化基因的活化石。”
青果巷的居民枕河而居
从喧嚣的和平北路拐进青果巷,似乎就安静下来。这是一条悠长而又寂寥的小巷。
青果巷依运河而建。有些房子推开窗,就是运河。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保持着基本相同的生活形态:前门逛街,后门浣洗,出行多乘船。陈伟堂说,当年,长约一公里的青果巷,码头就达到了上百个。
在青果巷的尽头,88岁的吕旗大独自一人坐在巷子内。任凭几辆电瓶车呼啸而过,眼皮都不曾抬一下。
“他以前是做木材生意的。”陈伟堂说,“他的木材当年就是沿着运河运到远方的。”吕旗大对青果巷有份依恋,他说,在这里已经住了60多年了,恐怕是离不开了。
枕河而居的时光,对于从青果巷走出的名人,也是萦绕心头的那抹乡愁。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曾回忆道:“我家在常州住的巷子叫青果巷。我们家的房子是明朝造的,了不起,很旧了也不能拆掉,旁边就造一座新的房子,连在一起,房子有好几进。我们住在运河边上,前门在路上,后门在水边。我大概三岁开始,常常跟祖母在一起。我的祖母住在河旁边的房子,大玻璃窗,有月亮的时候特别好。”
青果巷曾是大户人家聚居地
青果巷是常州名门望族的聚居地,常州城素有“刘半城,庄一角,青果巷唐家半条街”之说。“唐家”即毗陵唐氏。明朝时,唐家建的“唐氏八宅”,盛极一时。
不过,这个时间去青果巷,显然有些晚了。据当地报纸记载,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项目已于2012年启动,力争2015年建成开街。“建成后的青果巷,将成为形态、文态、业态、生态高度融合的常州文化名片。”
走在巷子内,多数房子大门紧锁,人去楼空。有些地方已经架起了脚手架,尘土飞扬。陈伟堂说:“这里百分之九十的居民都已经搬走了。”好在巷子里还保留着一些文化遗存,老旧的石库门和门楼,尽管已斑驳、残破,但仍能一窥昔日的风貌。
青果巷68弄,这是有着一条备弄的老房子。悠长的备弄,狭窄得仅容一人通过。两人交会时,其中一人还得侧身而过。神奇的是,即便是艳阳高照,弄内依然是黑漆漆的。
陈伟堂说:“这才是真正的常州大户人家的房子。”据说,苏南旧时的大户人家,往往会在厅堂楼阁边上开辟一条长弄,弄堂狭长,从入门第一进贯穿到最后一进院落,这狭弄就是备弄。“备弄有防火的作用。当然,也供女眷和家里的佣人出入。”
走几步就能看到名人故居题额
沿着青果巷往深处走,沿街能看到“瞿秋白故居”、“赵元任故居”、“周有光故居”、“李伯元故居”等题额。
陈伟堂告诉记者,曾有一位名人后代,站在青果巷感慨:“这里每一户人家的背后,或许都出过一个响当当的人物。”陈伟堂更愿意称青果巷为常州的“文化之根”,他写过一篇文章,叫《青果巷:常州文化基因的活化石》,刊发在当地报纸上。
67岁的赵庆双是赵元任的族人。晌午时分,他坐在家门口,悠闲地喝着普洱茶。青果巷8号、9号就是他的家。“以前赵家房子大着呢,足足有4000多平方米,后来就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的了。”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音乐学先驱。脍炙人口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就是他谱的曲。“赵元任在青果巷住了10多年。”赵庆双说,赵元任去了美国之后,两度回国,“都曾到过青果巷。”
这么多年,赵庆双一直守着老宅子,“赵家很多后人都在国外,我希望他们回来时还能找到根。”
图片来源网络
原文名称为《江苏常州:依运河而建的青果巷走出不少名人》,选录时有删节。
本文来源于《 宁波晚报》,版权归原平台及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